論語別裁(下)

論語別裁(下)

$32.20
{{option.name}}: {{selected_options[option.position]}}
{{value_obj.value}}

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闡揚中國固有文化精髓,推古陳新,使現代中國人能夠了解傳統文化的橋樑。它,接續了古今文化隔閡的代溝。   本書是關於《論語》的講演錄。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尤為新穎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這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別具一格的。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   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   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   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 目錄先進第十一 半部《論語》 素樸的美 知人論事 聽話的顏回 孝子閔子騫 才命相妨的顏回 不問蒼生問鬼神 生命的幽默 孔門弟子的素描 言語的藝術 子路的琴學入門 低昂失律的資質 儒家四相 顏回的空子貢的有 不著痕跡的善人 應機施教 死有重於泰山 歷史人物典型的塑立 從政與求學 力挽狂瀾的子路 謙謙君子的冉求 性天風月 春風化雨 顏淵第十二 天人合一 靜的修養 乾坤馬一毛 大光明與復禮 無所住心 身非我有 夢幻空花非真無 頓悟與漸修 司馬牛的問題 四海之內皆兄弟 自知者明 眾志成城 內外兼修之謂美 歷代興衰的趨勢 繼絕傳薪 書畫琴棋詩酒花 吃飯大如天 知人易自知難 相對的人為政治 能平不平的子路 理難清 完美之不易 上不正下便歪 風吹草動 聞人與賢達 修養上的三岔路口 樊遲問「知」「仁」 交友

Show More Show Less